主题: 昆明街头救人的白衣小姐姐大方回应质疑:“再来一次,我还是会上去”

  • 856997
楼主回复
  • 阅读:15898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9 11:01:46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景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日

一场发生在昆明街头的生死救援

让无数人感动

“白衣天使”杨昆娥救助昏倒少年的善举

让冬日的“春城”暖意浓浓

此前报道


你救人的样子真美!14岁少年

突然昏倒,昆明一女护士跪地抢救


1月7日

她救人的事迹上了新闻联播





  
   网友纷纷为她点赞:



    此前,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央级主流媒体也纷纷转载杨昆娥的故事,引发全国网友关注,引来新一波点赞热潮。


▲新华社微信截图


▲人民日报微信截图


▲央视新闻微博转发并点赞致敬杨昆娥救人事迹。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

之后杨昆娥救人的过程被同行质疑:不专业



甚至还上了热搜!


据封面新闻报道

1月4日

有微博认证为急救专业人士的账户发声质疑:

女护士的施救并不专业


这位质疑的医生表示:

她(护士)没有判断病人是否有反应有呼吸

(在视频中)没有看到这个流程

现在急救不建议摸颈动脉

我们要看呼吸


看到该质疑声后,网友也吵翻了!


有人觉得作为医务人员确实马虎不得:



    也有人担心,如此公开质疑,医务人员更不敢随便救人了:



    不过,也有人反对质疑者的看法。因为视频可能本身存在断章取义,无法证明姑娘的操作不规范:



    有网友表示,也许女护士的表现不完美,但还是为她的义举点赞!



    在媒体发起的调查中,大部分网友表示女护士主动救人的行为值得点赞,同时,也有网友觉得急救知识还应进一步推广学习。



面对质疑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杨娥进行了回应

“抢救前,对他的病情做出了判断”

    杨昆娥回应说,她也是第一次在没有任何医疗急救条件、没有任何医生帮助下进行急救措施,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她还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是第一次操作,当时对孩子进行按压以后,他脚在动、有了反应,但是意识没有清醒也没有呼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是继续抢救还是离开呢?可以说在当时,我不站出来就没有人站出来对这个孩子进行抢救,从人道主义来说,我是救还是不救呢?”

    最后,杨昆娥说:“我觉得我们一直传承着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人在质疑,那么我也只能选择沉默吧。

    在接受云南日报采访时,杨昆娥回顾了自己救人的经过:

    “当天,我在上班途中看见一名中学生样貌的男孩脸色发青、嘴唇灰白、手脚僵硬地瘫倒在地……”杨昆娥告诉记者,当时有热心路人正在拨打120,自己第一时间上前确认男孩已经意识丧失、无呼吸、触摸颈动脉无搏动后,立即在电话中向120说明了男孩的情况。

    “挂断电话后,我在大家的帮助下一起把男孩的书包拿掉,将他放置平躺后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杨昆娥说,自己对男孩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0余次后,发现男孩右脚微微动了一下,但仍没有恢复意识和呼吸,便拨打电话向医院护士长报备,汇报正在急救的男孩情况。又持续按压多次后,男孩咳嗽了一声,终于慢慢苏醒过来。

她说:“再来一次,我还是会上去”






1月6日,杨昆娥在工作中。新华社记者 字强 摄


    1月 6日,记者来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见到了正在工作的杨昆娥。“当时情况紧急,这名男孩呼之不应,身体僵硬,无呼吸,触摸颈动脉无搏动。”她告诉记者,“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无论在医院,还是在街道,不管穿没穿白大褂,只要见到需要救援的患者,我都会挺身而出。”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

因在街头跪地救人而走红的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杨昆娥

她自己的成长故事也是一段传奇



她的故事同样感动着大家






她的成长历程也充满了励志和温暖

在多年前就被媒体报道过





她成长的历程

书写了一个关于感恩、回报、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充满了励志和温暖

是一场延续了18年的

爱和希望的传递





从云南希望工程的“女儿”

到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杨昆娥

这个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女孩

正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演绎着

人间大爱的流转和传递

在所有良善的因果里

她是暖人的那一环



让我们一起走近她
看看她的故事





    从“安红的故事”说起




    从小跟着父母来昆打工,住在西郊黑林铺一个牛棚的杨昆娥,12岁之前,没有上过一天学。因为家庭贫困,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她只有靠着拾荒种地过着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童年。



    直到2002年初,一封名为“安红的故事”的求助信寄到了云南希望工程,一个好心人将她的故事化名“安红”反映给了云南希望工程,为她寻求帮助,信中还附上了她画在草纸上的一幅画。画虽简单,却一笔一画透露出了杨昆娥的细致认真及对生活充满的热情和希望。这封信、这幅画深深触动了青基会工作人员的心。从此,杨昆娥的人生有了全新的转变。



    2003年9月,杨昆娥开始受到云南希望工程资助,在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她走进了校园。“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上学,那时候每天上学走山路来回6公里,却高兴得像做梦一样。”回忆起来,杨昆娥仍难掩激动。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杨昆娥铭记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家里没电没桌子,杨昆娥就坐在小板凳上点着蜡烛学习。就是这种常人所不及的毅力,支撑着杨昆娥以优异的成绩先后就读于昆明市西山区团山小学、西山区一中和昆明学院医学中专部。2005年,被青基会确定为“云南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形象代言人,并曾先后荣获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20周年希望之星”,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希望工程20年希望之星”,昆明学院“青春励志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脸上有着温暖美丽的笑容

全身散发着阳光一样的气息

难以想像,她从小就遭遇太多不幸

但是杨昆娥依然拥有青春自信的力量

定格在“开满鲜花的感动”


资料图



    “记得2003年第一次去看杨昆娥时,母女俩住在一个被废弃的牛棚里,虽然房屋破败不堪,却打扫得干干净净,杨昆娥和妈妈穿着整洁,当我们了解完情况准备离开时,杨昆娥妈妈突然从种在房屋周围的鲜花中摘了一大束送给我们。‘家里没什么东西,就送一束花吧,谢谢你们。’杨昆娥妈妈的话语虽羞涩,脸上却布满了笑容。那束花在我们家放了很久,看到它,就忍不住去想那种满鲜花的房屋,母女俩脸上的笑容,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母女俩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被杨昆娥亲切称之为“妈妈”的捐助方代表叶萍深情地回顾。“人生难免有低谷,但杨昆娥和她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跌入低谷,也要用心寻找光亮。”



    “想到杨昆娥,就想到小草,坚韧不拔的小草,即使历经磨难,仍会生长出来。” “杨昆娥成长的路上,都能看到爱心在闪耀,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爱心,都在寻找一个表达爱的机会,其实尽一份绵薄之力,举手之劳就能满足一个渴望的眼光,帮助到那些明眸里渴望上学的孩子。何乐而不为呢?”目睹着杨昆娥的成长历程,青基会的工作人员纷纷讲述着被这个阳光女孩所感染自己而带来的人生启示。

践行着“延续爱心正能量”

2008年

杨昆娥成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从童年到参加工作

杨昆娥见证了希望工程的力量和未来

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这个从小得到希望工程“养育”的小姑娘;这个被众多公益人称作“正能量中转站”的小姑娘;这个曾经羞怯自卑,却被希望工程的大爱温暖过来的小姑娘,正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份关于感恩、回报、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杨昆娥懂得了知恩图报,懂得了把自己的爱心送给别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别人,找到了方向的杨昆娥更加努力。


▲2011年7月,杨昆娥顺利进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始临床护理实习工作。


 

1月6日,杨昆娥在照料患者。新华社记者 字强 摄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血管病中心外科监护室护士长董茜告诉记者,杨昆娥“一点就通”,学习能力强,有很好的护理基础和抢救经验,在监护室里,经常参与抢救病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大家都很喜欢她。



    在爱心病房里,经常能见到杨昆娥为孩子诊疗的身影。此外,她每年都会和同事一起去云南各地走访先心病患儿,对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先心病筛查,每到假期,坚持去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服务。



    从希望工程的“女儿”,成长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杨昆娥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演绎着人间大爱的流转和传递。



    2019年底,杨昆娥当选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把爱心奉献到需要的地方,让爱传递下去。”杨昆娥说,她更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让更多贫困山区孩子知道,人间有真爱,只要不放弃,勇敢战胜困难,好好读书,未来一定有希望。

爱心

是可以传递的能量愿我们都能成为温暖的阳光

照耀身边的人



来源:昆明信息港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